有一天在网上无意中看到还是上个世纪国内流行的外语喊话教材,觉得颇为幽默。但想想那时的内容与形式,再看看今天流行的华尔街英语,似乎我们逐渐走向全民学外语的历程,也折射着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进程。 从英文的财经网站,到葡萄牙语的巴西足球网站, 我们将更多地接触外语的互联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Google 的中外文在线翻译工具在不断地把翻译质量推向新台阶的同时,也在让操作变得更简便, 例如本周上线的全新在线翻译界面,只留下翻译一段文字和翻译整个网页的 Url 输入两部分,左面输入文字,点击翻译按钮右侧立刻就可以得到结果,使这个页面变得非常轻松好用:



如果你想很快了解一个英文网页大概说了什么,但又不想一个一个词地抱着词霸"死磕", 可以在这里试试输入网页的网址。一键点击, Google 翻译就可以帮你把整个网页的文字部分英翻中啦!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网站首页本来是纯英文的,经 Google 工具栏上内置的一键翻译按钮翻译后变成了如下的样子,虽然还是有不准确之处,但读者已经可以通过它了解原文的大致意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版的翻译工具还提供了鼠标划过翻译后的文字即出现原文的功能, 如图:



此外, 你还可以在浏览器收藏夹中的"链接" 文件夹内, 加入一个 一键翻译的快捷键, 这样下次看到英文网页时,直接打开:收藏夹—〉链接—〉英语翻译成中文 (或其他数十种语言的互译), 网页即刻被翻译过来。当然, Google工具栏上内置的一键翻译按钮也非常直观, 步骤比放入收藏夹更简单,只有操作一步。

最后要解释一下, 那就是全文翻译的难度远远不同于只能查找翻译单个字词类的词典 – 那只是一个固定的数据库, 把对应的字词储备好供人们调用即可。 全文翻译需要通过服务器对海量的多语言数据进行对比学习 (例如通过研究一篇文章在联合国上被翻译成的 N 种文字),以找到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和文字对应规律,而大家多少都知道外国人说话的句子结构、语法、时态等等,跟咱中国人很不一样啊! 如果 "what did Enron do?" 被按照单词直译成 "什么做安然做?", 我们中国加入全球市场这件事基本也就可以歇歇了。

这种用程序通过对海量的多语言数据进行对比学习、以找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对应规律的方式,学名叫做 machine learning, 即机器学习或识别。 虽然目前 Google 的智能机器识别能力和全文翻译功能已经在全球被公认为质量最好,它大概平均也只能达到一个英文还不错(但词汇量可能巨大)的中国高中生的翻译水准。目前 Google 翻译可以处理得最好的应该是那些行文语法比较严谨标准的新闻和学术文章,把他们从英文翻译到中文,而比较准确地从中文翻译到英文似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例如:

来自联合国的一篇会议记录:
"... Still, it was generally felt that the Strategy's condemnation of terrorism in all its forms and manifestations signalled the wil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at it would no longer tolerate the actions of the sponsors of terrorism or of those whose who wilfully failed to prevent terrorists from using their territories. In the end, it was hoped that the strategy would provide the impetus to unit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its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via practical measures that facilitated cooperation by way of extradition, prosecution, information flows and capacity-building."

可以被 Google 翻译一键点击译为:
"…还有,与会者普遍认为,该战略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表现标志着国际社会的意愿,将不再容忍恐怖主义行动的提案或那些故意未能阻止恐怖分子利用其领土.到最后,人们希望这一战略将提供动力团结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切实措施,促进合作,经借引渡起诉、信息流和能力建设."